美国要爆发银行危机了?

返回首页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2023-03-11 00:00:23 👍赞 (0)

大家好,我是七喜。


今天市场的热点是硅谷银行股价暴跌60%,引起了美国和欧洲银行股的整体巨幅震荡。



受硅谷银行拖累:


美国银行跌6%,富国银行跌6%,摩根大通跌5%,花旗银行跌4%。


欧洲斯托克银行类股指数下跌逾4%,汇丰银行跌4.5%,德意志银行跌7.9%。


甚至有人觉得:


2008年之后的新一轮银行危机要来了。


怎么理解?


我们对美国银行股缺乏深度研究,对这个问题不够专业。但很多读者感兴趣,那就搜索整理下吧。


以下内容整理自wind公开信息。


首先,硅谷银行是家大银行。


大银行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必将引起系统性风险。


硅谷银行总资产规模高达2000多亿美元,是美国唯一一家创投圈内的专业性银行。


换算成人民币,这是家万亿级银行。


硅谷银行至今已帮助超3万家初创企业进行融资,对接全球600家风险投资机构,120家私募股权机构。


在初创企业信贷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在今年2月14日,硅谷银行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2023美国百大银行”榜单,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国第20位


其次,硅谷银行是家特色业务银行。


业务立足硅谷,服务对象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被投的初创科技企业。


风险投资公司有闲置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需求,也有投资时的加杠杆需求。


初创科技企业需要银行的股权资金跟投,也有在银行开立基本户并对闲置资金做流动性管理的需求。


不管是风险投资基金,还是初创科技企业,都对利率不敏感:


硅谷银行可以赚到高昂的息差。


上述特色业务的风险并不高,不是此时出现风险的主因。


即便是在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中,硅谷银行也没有出现重大损失。


第三,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了。


伴随着投资风险、存贷比风险和证券化风险的交互。


【投资风险】


择时做错了。高位建仓,债券投资组合出现浮亏。


硅谷银行 21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组合收益率为 1.79%,久期为 3.6 年。


而近日的3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 4.7%。


如果现在剁仓来应对流动性危机,大概亏损18亿美元。


这210亿债券只是开胃菜。


硅谷银行还买了1100亿美元的MBS,如果把这部分剁仓,可能亏损超过175亿美元。


硅谷银行总市值不足200亿美元,如果全剁完就资不抵债了。


(注:小八卦,路边社传,之所以预计亏损这么大,因为硅谷银行的MBS里,包含着部分中资地产美元债。)


【存贷比风险】


美国的科技企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估值缩水,不管是风险投资机构,还是初创科技企业,都变穷了。


这一现象体现在硅谷银行的负债端,就是存款掉的厉害,比如2022年的存款掉了10%。


出现流动性压力后,各大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担心硅谷银行出风险,纷纷要求赎回,出现挤兑了。


【证券化风险】


硅谷银行拿贷款当底层发了990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实就是给自己加了杠杆


现在存款和贷款都减少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就要主动缩减规模。


与此同时:


如果把杠杆降下来,就得掏钱出来。但是缺钱。


如果不把杠杆降下来,到期续做就得给出高收益率,这样损失更多。


脑补一下,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很现实:


美国国债这种无风险收益率都到了3年期4.7%,再考虑到较高的通胀率:


收你资产证券化产品7%以上的综合年收益率,不过分吧?


整体来看:


要怪美联储加息,


提高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


要怪美国政府批搞中概科网股,


把自己的科网企业估值也搞崩了。


对我们的启示:


少加杠杆,


流动性管理最重要,


对美国投资者开放网红城投债??


(注:刚才看到财联社新闻,看来是来救助了)


最后,2杯奶茶钱:


与百亿投资团队一起提高认知。


星球里的知识虽然有深度和广度,时效性又强,但不能乱用,尤其不可以拿去吹牛皮、唬客户和蒙妹子,切记。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