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事件简评

返回首页 调研纪要 2023-03-10 23:18:27 👍赞 (0)

3月9日,美股大跌,美债下行较快。始作俑者主要是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


硅谷银行事件大致过程:

1. 大量吸纳低利息(约0.25%)存款,这方面业务发展很不错

2. 手里有钱之后,就大量在市场上买固收类金融产品,利息平均在1.63%

3. 由于市场整体利率升高,储蓄者都要把钱提走,就出现挤兑时常见的流动性危机

4. 于是只能变卖目前可卖的金融资产,录下1.8b的损失

5. 但book上还有88b的固收类金融产品,mark-to-market 会有16b的损失

6. 政府可能允许他们不 mark-to-market,但利率上行的环境下,想回过气,好难

7. 为解决流动性危机,增发股票,结果大家都不买账,二级市场落井下石

硅谷银行的操作从一个比较高的层面来说,还真没啥没毛病。跟所有商行的盈利模式类似,都是低息吸纳储蓄,然后买风险小的固收产品。关键在于,它的客户群大都是硅谷创业公司或科技公司,每单单量大,烧钱提款也猛,结果碰到市场利率极速上行的环境,流动性的缺口还真是很难填。


市场担忧的是,前有瑞银,后有硅谷银行,加息过程中,美国金融机构风险不断暴露,当前是否到了危机蔓延,迫使美联储应对的时候。


我们认为,硅谷银行可能还不足以成为导火索,但市场仍需持续观察。

一方面,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较大,但并非美联储定义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对美国银行业冲击预计有限。根据2022年财报,硅谷银行资产超过2100亿美元,在全美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6。但其不在2023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的23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内。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观察其他大型银行是否存在类似情况。目前美债利率长短端严重倒挂,商业银行错配压力加剧,加速可能的风险暴露。硅谷银行或是孤例,但能够提供警示作用。如果接下来发布的其他财报能够缓解市场担忧,冲击或将逐步消退。否则,市场则需要进一步定价。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