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锋的最大底牌,不在芯片,不在5G,而在……

返回首页 中国最大底牌不在芯片 鲁召辉论财富 2021-01-26 17:38:12 👍赞 (0)

中美竞争,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美国。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科技、金融领域,更有强大的农业做支撑。


它们构成了美国竞争力的两端,共同撑起大国的体面与民众的福祉。


这是一组中美超市农产品价格对比表:


草莓,美国每磅1.79美元,中国每斤14元;

樱桃,美国每磅2.99美元,中国每斤42元;

精牛肉,美国每磅4.69美元,中国每斤45元;

里脊肉,美国每磅2.99美元,中国每斤32元。

……


考虑到两国的收入差距,美国的农产品堪称“廉价”。了解“廉价”的秘密对中国至关重要。


中国对美国的赶超,绝对不只是制造业的孤军奋战,甚至不是科技和金融的逆境突围。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的大国想迈向进一步强大,必然离不开包括大农业在内的全产业崛起。


去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农业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样的空间正是农业发展的想象力所在,或将成为未来中美交锋的最大底牌。



这几年沸沸扬扬的毛衣战,让国人见识到美国强大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在中美贸易协议中的采购细节会出现那么多农产品?莫非美国是一个农业国?


美国农业的优势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世界上确实没有第二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自然条件:



从东到西2100公里、从北到南2500公里没有起伏、沃野千里。


2500公里相当于京广铁路的总长度。请你们想一下,从北京坐火车去广州一路需要翻越多少崇山峻岭?


除了一马平川,美国东西两岸沿海。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两条大河先平行后相交、贯穿南北,加上多条支流以对角的方式横贯东西,美国境内可供航运的河道总长度,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长。



运输便利与自然资源禀赋完美契合,保障了美国农产品的充足供给。去除通胀因素后,美国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在1900-2011年这111年里,平均每年下降1%。



有了这样的背景,美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过去100年稳定下降。这才奠定了大国底气。



尽管美国天资卓越,世界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却是中国。


只要将中美地形简单对比,就能发现中国农业克服了地理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艰难险阻,解决了14亿人吃饭,这是多么艰难的使命。


如此七山两水一分田,只能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科技渗透率。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发明了都江堰这样的水利系统,坎儿井这样的灌溉系统,梯田这样的地形改造途径,无一不透露着中国智慧。


于是中美两国农业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径:美国利用地利,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中国依靠人力,结合种植模式与技术创新,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极致。


中国改变了农业,农业也改变了中国。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农业溶解于文化习俗,浸润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始,这场世界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提醒人们世界工厂背后的乡土中国底色。


“三农”同样推动了中国当代史。共产党最初的胜利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探索也是最先从农村而非城市开始。


改革开放之初,农业还是创业热土,诞生了新希望、通威等一批企业。但随后,农业的光环日益黯淡。


开头美国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中国只是表征。背后是农村基建落后、农村人才流失、卖难买贵、农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端分散、需求端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上,全球化使中国拥有了规模庞大而且技术含量颇高的制造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且以中国当前的重视程度,科技、金融等领域追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美国经验告诉中国,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科技与金融的强大,同样需要农业的先进。


于宏大叙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随着“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临近,“三农”发展愈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下内循环呼之欲出,粮食安全与扩大市场的使命,也寄望有更现代的农业。中国农业的数字科技含量较其他行业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于细微个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然会对一日三餐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中国的人均水果生鲜、肉禽蛋类的消费量,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


这是一片充满机会的星辰大海,也是一片必须征服的星辰大海,然后把它耕耘成希望的田野。



冗长的农业产业链条,贯穿了中国农业文明史,也隐喻了当下的中国农业产业结构。


希冀破题,势必要从链条各个环节入手。


第一步,摸准关键词——小农经济。


不仅中国,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是小农经济,与北美大规模农场、欧洲小而美的农庄,并称为全球三大农业模式。


小农经济的问题是低小散,这个工业术语亦是小农的写照。生产高度分散,不利于提高效率,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同时让农户无力抵御市场风险。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供给端分散传导到需求端,会限制了市场需求,进而阻碍大市场的形成,制约农业发展的潜力。


庆幸的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其连接属性让规模优势成为可能。


比如拼多多通过“拼”模式,将时间、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交易,短期内汇聚成海量同质化需求。从而突破农产品成熟周期短暂的时间限制,以及地理销售半径有限的空间限制,大幅拓展农产品消费的市场纵深。


有了“拼农货”体系支撑,各自分散的农产区和消费群体在“云端”对接,一举突破传统农产品体系需求侧和供给侧小规模、小市场的限制。“小农户”从此也能对接“大市场”。


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4亿,较上年同比增长174%。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9%。


互联网还有一个优势,打破困扰农产品交易环节已久的信息不对称的积弊。


基于分布式AI技术,拼多多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让农产品“主动”找到目标消费者。“货找人”的反作用,成功带动2.4亿消费者由即时性农产品消费转变为半计划性消费,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


第二步,解决大问题——技术落后。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聚焦转型升级,制造业自不用说,连相后发的服务业都在奋力探索从生活型服务业转向更高端的生产型服务业。唯独农业徘徊许久、踟蹰不前。


过去小农经济,凭着中国农民的勤劳,勉强能维持优势。但现代农业想更上一层楼,不能没有黑科技帮忙。


2019年,拼多多给“多多农园”配备独立的科研团队,以“互联网+农业科技”武装每个“多多农园”项目。



在怒江,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工作站,引入适应高山峡谷特性的晚熟沃柑和特色香橼配套种植,并首次将滴灌及监测设施等智慧农业技术引入该地区。


在保山,联合云南热经所,筛选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并通过复合生态套种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大规模替换种植,推动当地咖啡产业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



除了持续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合作,拼多多还加大力度引入先进的生产资料供应商,为平台农业生产者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农资生产工具。


截至2019年底,超过160万农业生产者通过拼多多购买了农资农具。


其中以多功能防渗膜、电动喷雾器、智能赶猪棒等为代表的农资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速超781%,交易额同比增速超1145%。以有机肥、环保肥为代表的新型复合肥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397%。


第三步,以更高的格局,进行全链条考量。


农业链条繁冗的中间环节让成本居高不下,且损耗极大。


之前有一种说法,中国农产品在贮藏环节损耗1/3,运输环节损耗1/3,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只剩1/3。但在美国,中间环节的损耗率可以压缩到夸张的5%。


拼多多创立之初,便提出“平台+新农人+农户”的上行理念,将传统农产品流通6-8个环节精简为2-3个,一举实现大幅降本增效。


同时,通过“分布式AI+商品流”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得以充分整合市场供需,让农户有产就有销。


在拼多多“新物流”的蓝图上,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与普通包裹进行有效区分,重新规划、整合农产品上行的物流资源与节点,进一步解决分散、低效的积弊。


农产品上行绝不仅是一个促进农产品流通便利化的简单路径,而是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


创新农产品“超短链”让中国农业突破土地分散化制约,形成了全新的生产要素和价值分配机制。这也是小农社会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再伟大的时代进程,也不能忘却为什么而出发。


回到农业的语境中,就是最初一公里,也就是农民。纵然对农业链条的改造需要从全流程加以把握。但关键的关键,恰恰在那最初一公里。


中国农业曾经的长期踯躅,不仅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交易模式等的落后,同样造成了农民心态与形象的固化,暮气沉沉。


一说起农民,你能想到的形象是什么,面朝黄土背朝天?伟大的中国梦一个都不能少,如何让农民也赶上时代的车轮,同频共振、轰隆向前。


新时代有新使命,也呼唤崭新的时代面貌,于是“新农人”出现了。


1998年,吴阿东已经闯荡过中关村。2002年,他加入台企微星科技,一路升任到副总。2018年,功成名就之后的吴阿东转战拼多多做起"新农人"。他要把穗康玉米卖给拼多多7亿多用户中每一个愿意尝试的人,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无独有偶,名校毕业、揣着澳洲绿卡的90后新疆姑娘赵闫,如今却甘愿穿上防风沙的劳动服和便于工作的马尾辫。作为拼多多头部店铺的年轻主理人,她想让新疆味道走向全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最初一公里的乡土,拼多多的新农人已有10万之众,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他们有的年轻、有的时尚、有海归、有学霸……你是不是纳闷,农业这个曾经被创业者忽视的领域,怎么突然间点燃了这么多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新农人”的梦想简单又赤诚,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农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孵化农产品品牌实在太难了,绝大多数优质农产品很难被大众发现并享用。


彼时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强调过做好服务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却鲜有关注改造"最初一公里",还是因为太难了。


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行业都适用,同样适用于农业和最初一公里。


不仅吸引外面的人愿意成为“新农人”,还要在农村内部培养“新农人”的生力军。最早认识到人才是关键的拼多多,形成了完备的“新农人培育计划”。


现代农业的升级,农业产业链的重塑,让农业重新成为创业热土。“新农人”在最初一公里贡献的汗水与智慧,进一步重塑农业的面貌。市场的扩大与机会的增多,又将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


这样一个大农业的良性循环,让希望在其中自由流动。作者:道二      来源:智谷趋势



启富股友会


1、股市早闻丨敲黑板、业绩披露进入密集期!
2、股市早闻丨周末事件大盘点!
3、股市早闻丨历史会重演吗?宅经济
4、局势冲突丨拜登刚上任,就对俄罗斯下手了!

文章标签: 中国最大底牌不在芯片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