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2021年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昨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至关重要。回顾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也对“十四五”时期做了重大部署。
而关于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也透露出重大信号,值得关注。
1
对于过去一年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绩,报告中提及:
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讲真,相比前几年对城镇化成绩的详细描述,今年说的比较模糊。
比如“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究竟出台的哪些新举措?
回顾2020年,疫情的特殊年份之下,区域发展战略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战略的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编制黄河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当年10月,中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战略终于落地,成都和重庆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合作措施,推动双城合作度。
当年12月,中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战略也终于落地,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重要城市,也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而去年另一个现象——城市扩容,也留下重要一笔。
4月28日,四川省正式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5月9日,重庆将原来只有9个区的主城区,增加涪陵、长寿、江津、合川等12个区,加上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三个功能区,共同组成新的“主城都市区”;
6月19日,四川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
6月19日,长春市代管由原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
城市扩容潮,源于去年4月份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这是国家层面,对中心城市扩容发出的最强烈信号。
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一系列的动作再次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都市圈的时代。
2
而在未来5年,中国的城镇化该走向何方?
报告中提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这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即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1949年时,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0.64%,仍旧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到了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成为标志性的转折点。
但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国内各个省份、重要城市的城镇化率,也存在巨大差距。
若以60%的标准来看,上图中25个省份中,只有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内蒙古、山东、湖北、黑龙江等9个省份是超过60%的。
像河南、四川、安徽、广西、贵州等中西部省份,城镇化率都还在50%上下,与全国水平还有差距。
而全国仅有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加上广州、南京、沈阳、太原、兰州、深圳、东莞10个城市是超过80%的。
当然,在上图中的25个省会城市,城镇化率都已经超过了60%,也得益于近些年的“抢人进城”政策的普遍落地。
今年初,公安部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规划制定的1亿人落户城市任务提前完成,“抢人大战”功不可没。
而按照“十四五”期间实现65%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5年还将有约1亿人落户城市。若按照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还有约3亿人进城,空间巨大。
城镇化红利,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3
未来5年,中国的区域经济又呈现什么样的格局?
报告中提及: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首先要理解这个“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举例说明就很简单了:
区域重大战略,即以城市群或经济带为载体的战略,比如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以城市协同发展为载体的战略,比如成渝双城经济圈。
主体功能区战略,即以中心城市都市圈为载体的战略,比如刚刚获批的南京都市圈。
这是一个“城市群——双(多)城协同——中心城市都市圈”的体系,层次感清晰明了。
但在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上,并没有新提法。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都是近些年确定的国家战略,稳步推进。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快速发展,更是每年都会提及的战略,执行层面并没有新的举措落地。
但这反而表明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区域城市格局,已经全然定局。
船长将这一整体格局称为“两带四极多中心”。
“两带”即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主的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沿线的城市所组成的经济带,但后者目前来看尚未成型。
“四极”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
2月底,国家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也是成渝地区首次作为第四极的身份亮相。
“多中心”即多个重点中心城市,如西安、郑州、南京、合肥、济南、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都可带动周边都市圈的发展。
未来5年甚至未来10年,这一格局势必更加稳固,城市间的分化也将加重,重点核心城市吸引更多人口,经济活力更强,而除此之外的中小城市,发展空间势必受限。
去哪些城市工作就业、投资置业,一目了然。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点分享哦
文章标签: 未来中国城市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