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全球资产的波动在逐渐变大,中美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去年,房子、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全都表现得不怎么样。受伤最深的,就是中产及以上的宝宝,因为资产比较丰富,财富缩水也比较严重。有很多宝宝表示很难过,原因就是在做投资前,风险承受能力和所投的产品明显不匹配。就像一个南方人来到了东北,发现去澡堂子洗澡竟然要赤身裸体,这就是不匹配。这也是为啥我们无论是买理财还是基金之前,都需要填写一份风险测评表。这还真不是走流程,而是自己要认真看看,到底适合哪一级别的风险产品。我从网上找到了一张银行的风险评测等级表,大家可以对一下。如果有一笔钱,不能接受任何本金上的波动,说明风险偏好非常低,那么适合的产品,就是货币基金、存款、收益凭证、保险等这些固收产品。风险和收益是相对的,这些产品相应的收益都不太高,中长期收益最高的是增额终身寿险,存10年单利接近4%,存20年单利接近5%。但是有些人看到一些产品的宣传页,说年化有8%甚至10%,心扑通扑通的跳再也忘不掉这个诱人的数字。也许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涨挺好,但是遇到波动就受不了了,还我血汗钱。就像去年四季度债券爆雷,很多银行理财把一年的收益擦掉有的甚至还略亏,有些人大呼受不了。大家想想,如果银行理财和银行存款都保本保息,理财收益还高一些,还有人去买存款吗?还是那句话,风险和收益永远是相对的,高一点的收益就是高一点的风险。比如都是保本保息的产品,大额存单存5年收益3%左右,增额终身寿险存10年收益接近4%。这就是在相同的风险下,用流动性换取了高一些的收益。中国大部分人觉得投资能保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只是特定某一段时间的表现。刚刚经济市场化的时候,没有啥投资产品可以投,先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开始有了积蓄,那会儿的存款利率也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存款是老百姓主要的理财方向。之后就迎来了房地产飞速发展,国家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的主要财产也都在房子上面。房地产过去二十年都是呈上涨的趋势,房价上涨就会使得银行理财的年化,长期处于不错的状态。因为地产的背后就是银行,之前很多信托年化8%、10%,也是因为把钱投了房地产。去年房地产不景气,信托也接二连三爆雷,堪称土豪收割机。首先是房住不炒,国家不会再依赖房地产带动经济的发展。比如这次结构改革,就是让地方不再依赖土地财政,摆脱城投债。那么相对应的,以房子为核心的各种资产收益也都会下降。其次美国带头和我国脱钩,而我国是以生产立国,当消费者变少后产能就会收缩。一家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卖的东西越多,才能把之前的资本开支变得更少,研发资金也就更雄厚,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当卖的产品变少,技术迭代上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也就是说资本的回报率在降低。资本回报率变低了,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变好,利率就会处于长期下行的趋势。最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资产荒,资本不再稀缺,从长期来看利率处于下行趋势后,对我国利率会有牵引作用。就像现阶段美联储加息,我们也是一定范围的降息不能随意降。所以现在风格稳健并且能保持不低收益的产品,是非常稀缺的。把稳健产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本型,一部分是本金波动控制在5%以内。本金波动能够控制在5%以内的,有债券型基金、R2银行理财和同业存单基金。没错,银行理财已经成为有一定波动的产品了,经历过去年11月,大家也都知道咋回事了。目前R2银行理财大体上的收益,也都是下图招银这样的。债券型基金波动不一,想要波动控制在5%以内,纯债现在风险反而也不小。因为很多债券的价格波动变大比之前复杂的多,风偏够还不如投点固收+。同业存单基金的波动不大,回撤也能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但是从长期来看也收利率下行的掣肘。现在市场上保本的产品已经非常少了,只有收益凭证、货币基金、储蓄国债、存款、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收益凭证,年化2.5%-3%,半年的期限是2.5%,想要3%的年化得持有两年才行。货币基金的收益大家都很了解,一年不如一年,保温杯泡枸杞也不行。大额存单的收益也大不如前,我们家亲戚经常在招行买额大存单。一年期限的利率在1.8%要求20万起存,三年期限的利率在3.3%要求100万起存。目前能做到保本,并且中长期收益高,购买门槛还比较低的理财产品,就剩下增额终身寿险了。如果有一个银行存款,告诉你存10年收益有3.9%,存15年收益有4.3%,存20年收益4.8%。总而言之,这几年世界不太平,各种黑天鹅都来了,大家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本周末我会在群里开两场直播,会以自己和身边人为例,讲讲国内中产该如何做财富规划。因为话题会有点敏感,会涉及到地方债务的问题,如果没有财富规划需求的宝宝不用报名。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